为什么宝玉在众多优秀的女子中,偏偏对黛玉情有独钟?这是命运的牵引,还是心灵的契合?宝黛之间的爱情,不仅仅是两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,更是他们内心深处对自我认知和生命意义的探索。“他们知道自己不是这里的人,是来经历一番的,所以他们背对着现实的功名利禄和荣华富贵,只为自己的心活一场。”
本期是“潘向黎说红楼”系列音频的最后一讲,在该系列音频中,小说家潘向黎结合丰沛的生命经历和细腻的情感体验,系统分享她四十年来百余次阅读《红楼梦》的心得感悟。
⬆️ 点击音频收听
以下内容根据潘向黎11月5日在北京大学的讲座音频整理。
为什么宝玉一定会选黛玉?
为什么是黛玉?(宝玉)得极少数人的眼泪,这个眼泪就是爱的代名词,我得少数人的爱,为什么一定要黛玉。这里我要揭秘一个最重要的真相,(宝玉)有选择,为什么湘云、宝琴不行,宝钗也不行,为什么一定要黛玉?是因为黛玉来得比她们早吗,肯定不是。爱情不讲顺序,从来不讲先来后到的,如果要说先来后到,那么湘云来得更早,湘云是跟他一起长大的。他对湘云什么感觉?《红楼梦》里湘云登场是什么样子的?黛玉出场大家很清楚,甚至王熙凤出场大家都很清楚,王熙凤从头写到脚,头上戴着什么钗子,什么簪子,穿着什么裙子,凤姐的裙子从面料写到编织、色彩、款式……出场的很多人,连宝琴的衣服都写过了,湘云有吗?湘云没有亮相的。
湘云是后来写到赏雪的时候,贾母给了她衣服,她身上有个金麒麟,所有的这些东西都是呼应宝玉而写,都是为了剧情。湘云没有出场,宝玉和黛玉说着话,史大姑娘来了,他们就去看,这是小狗效应,宝玉和湘云玉从小一起长大,他们两个其实是同类。 湘云某种意义上是宝玉的女性版,宝玉某种意义上是湘云的男性版。他们两个是最无感的那一种,小狗效应是说一只小狗和另一只小狗,如果从小一起长大,他们经常不知道对方是异性,他们发情的时候都会去外面另外找。人其实也有,从小一起长大,长成一个很不错的异性,但并不来电,都是各自在外面瞭望诗和远方,最后别人说这两个人真奇怪,他们两个不就很合适吗。年轻的时候都是要诗和远方的,宝玉和湘云不来电,他们互相不能成为彼此的诗和远方。黛玉是苏州姑娘,她身上的东西对宝玉来讲是新鲜的,这是现实层面。黛玉是打开宝玉这扇门的那个人,后来用别人补充教育了宝玉,让他知道黛玉是唯一的那个人。
我再讲一个真相。大家回到《红楼梦》第一回,有一句话很重要,那是一个终极的真相,他们这个故事怎么开始的,《红楼梦》气势很大,它是从远古神话的开头写起的,是云端,一个仙境,女娲补天落下块石头没有用,神瑛侍者、赤瑕宫,赤是红色的意思,所以他是怡红公子。他们家爱红是有遗传的,他的爷爷父亲都很喜欢红色,所以他的标配颜色最高级是红色。赤瑕宫的神瑛侍者,他对一棵仙草很关照,经常浇水,天上的日子我们不清楚,用人间时间算是浇了很多年。有一天神瑛侍者——也就是宝玉的前身,凡心偶炽,要下界去经历一番。大家知道,神仙下界都是要吃苦头的,他为什么要下界?不知道。不要用很宗教式的概念去理解,应该这样来看: 人如果相对完美的话,其实也会生出一种不满足。他们在天上的生活是完美的,某个瞬间内心的小宇宙会爆发,会想经历不完美,他会想下界,去经历摸爬滚打,喜怒哀乐。天上很宁和,很恒定,太平衡了,太完美了,他想下来像我们一样,柴米油盐、喜怒哀乐、摸爬滚打,去经历不完整,经历破碎,甚至经历肮脏、痛苦、撕扯,然后重新站起来,努力清洁,通过一己之力,再去奋斗,让自己完整,再获得一种相对的平衡、完美,去搏杀着完成这样的过程。这是更值得的。我觉得神瑛侍者应该是这样想的。他觉得我生来就是个神仙,是否最值得,也许不,也许摸爬滚打,破碎过、肮脏过,重新完整,重新干净,会更值得。所以他决定下去经历,做个凡人,活一场。
这个时候,被他浇灌的的那棵仙草——绛珠仙子,她就说:“我陪他去,他的浇灌之恩,我并没有甘露可以还,甘露是延续我生命的、无比珍贵的、独一份的,我没法报答,我陪他去,用一生的眼泪报答他,一生的眼泪也偿还得过了。”东方人很有意思,从来不认为爱情是轻松愉快的,不说一世的爱,而是一世的眼泪,因为眼泪是最真挚的,最极致的爱,爱一个人到什么程度,才会为总他流泪,如果总是跟他欢笑,很可能只是一般的爱,甚至很可能只是喜欢,并不是爱。 爱一个人是很重大的事情,没有那么轻巧。所以我们东方的感情观里面很有意思,有一种很神秘且非常深刻的理解。
87版《红楼梦》剧照
大家回去再看第一回,这番对话的下面—— “因此一事,就引出无数的风流冤孽”。“因此一事”,就是只有这件事,“无数风流冤孽”是陪这两个人下去。所以某种意义上说,宝玉和黛玉是有自觉的,他们的潜意识里有自我意识,他们知道他们不是这里的人,所以说凤姐那句话没有说错,不是贬低宝玉,“宝玉不是这里头的货”,凤姐有种直觉,不仅仅是(宝玉)的才华、智慧不会用来经营世俗经济,不会来管家, (宝玉)是跟他们不一样的,是一个非常情的人。黛玉也有这个自觉,她很多事不屑去做,不是人情练达、礼数周全,把每个人哄得很高兴,绝不是说做不到,其实做得到。 (黛玉)也是非常情的人,她不屑,就像宝玉不屑于做科考文章一样,宝玉如果能好好读,他怎么会考不上,宝玉的才华到什么程度,大观园建成他陪父亲题匾额的时候,贾政说:“你看看写不写得来。”宝玉站在那四下一望,一副对联就出来了,对仗又工整,又贴合这个情景,又非常有魏晋风度,又能够让皇帝的身边的妃子看了,也觉得合适,这是何等的写作难度。我不认为诸位能很容易做到。
所以宝玉黛玉一样,非常情。他们有对自己有一种朦胧的认知——自己不是这里头的人,他们就是来经历一番,所以他们背对着现实的、俗世的功名利禄和荣华富贵。这两个人为何如此?就是因为他们自己有这种认知,潜意识里他们知道自己不是这里头的货,而是来尽情任性的——我为我的心活一场。 这可以理解成曹雪芹大开大阖,从云间写到人间的过程,写他们周围的一圈人。外圈会写到刘姥姥,写到他们身边的仆人、小厮、丫鬟,写到那种会为生存而焦虑,会为二两银子翻脸、搏命的这些人。但这些人不是天上来的,宝钗和贾母、王夫人、贾政……这些跟宝玉关系如此密切的人,也不是天上来的,他们都是陪着他们来的,这些人不愁柴米油盐,然后渐渐地到外围变成会为柴米油盐而忧虑,会为二两银子而厮杀的人了。
87版《红楼梦》剧照
我们如果在这个圈层里面,我们会是什么人?我们大概会在第几圈?为什么他们两个是绝对的主角、中心?为什么宝玉绝不会选其他人?很简单,你可以把天上的东西剥离,可以说是先天的观念,他运气很好,一下子就遇到了命定的人,我们可以用现在的解释去理解这种爱情观、人生观。如果遇不见,当如何?黛玉一世的眼泪怎么还?那就是一世为遇不见这个人而流泪,而宝玉会变成相亲一百次也相不成的那个人。所以曹雪芹的立场,早就写在那里了,宝玉要下凡,黛玉要陪他,所有人都是因此一事,陪着两个人下来。还有的人不是陪着两个人下来,是因为这些人,从人间四面八方聚到他们身边。
那(曹雪芹)为什么不写一对神仙眷侣呢?那样还是人间吗?不是人间。人间是一定有柴米油盐,一定有摸爬滚打,有利益纷争,有立场不同,有撕扯,有痛苦,有纠纷,有麻烦,有波折的,好事多磨,彩云易散,琉璃易碎,这才是人间。 只有变是不变的,人间没有什么东西是恒定的,所以这样的人间才是人间,必须是这样的人间,绛珠仙子才有泪可还。爱情会有阻碍,两颗真心之间也有误解,旁边又有可能有各种各样的打扰。比如说,会有潜在的情敌出现,家长们的心思会猜不透,宫里的娘娘有时候赏东西,为什么是宝玉和宝钗一样……外界会有各种打扰,会有一种不可抗力,或者是潜在的命运的暗流在涌动,这样的人间才有泪可还,这样的人间才是真实的经历,他们是下来经历一番的,不可能有一个单独的、像试管一样的真空。
87版《红楼梦》剧照
所以我觉得,这里面是一个终极的一个真相—— 钗好还是黛好,这是一个不存在的争执,当然是优美的、脱俗的、真挚的,同时也非常有趣的黛玉好,当然是我为我的心,且可以为了自己心爱的人舍弃一切,甚至性命的少女,“更极致”的可爱。当然,有林下之风的少女,是我们中国人的文化传统里审美的极致,大家可以去关注一下《世说新语》里面讨论女性美的极致的最后两个标准,一个是清心玉映,闺房之秀;另外一边是神清疏朗,林下之风。宝钗是闺房之秀,清心玉映,黛玉是疏朗,有林下之风。林下之风是什么意思?大家去看一下谢道韫的事迹,再看一下竹林七贤,就能知道什么叫林下之风——对现世的一切,要带着一种疏离和无所谓。谁对这种现实的功名利禄无所谓?黛玉。所以从《世说新语》到曹雪芹,都婉转地告诉我们,中国对女性审美的最高境界——才貌双全,天性洁净,有才华,有性情还要有林下之风,黛玉既成全了最高审美,她又再次强烈提示了她的来历——天上来的,自然是对这一切是没有那么在乎的。
所以,曹雪芹既很好地呼应了她的来历,呼应了第一回里面讲的终极真相,又非常好的告诉我们,宝钗和相对完美的宝琴、湘云……她们是闺房之秀,各有特点,在现实的秩序和审美的框架里,她们也做到很好,但 因为黛玉独特的性情,加上很明显的林下之风,无疑她是超越众人,且是唯一的。
87版《红楼梦》剧照
希望大家沿着我这种思路,试着去找到自己的真相。我提供一个观景平台,大家可以站在观景平台看看,是不是有新的风景。我还希望大家最好再去重读《红楼梦》,再读n遍,n+1遍,找找自己的观景平台,跟我分享你们看到的新东西。永远不要觉得我说的真相是对的,也不要认为我讲的一钱不值,不要这样偏激,要尝试着跟这部经典著作一起生长。我觉得很难找到第二部像《红楼梦》这样有高生长性,提供这么多的可能,得以去诠释,去陶醉,去“吵架”的作品。所以欢迎大家看了后有新的发现,来跟我“吵架”,我等着你们。
(终)
书影拍摄|刘运辉
编辑 | 云琪
音频剪辑|洛洛
排版|穗禾
图 |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